INDUSTRY INFORMATION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信息化的管理软件后园区就智慧了吗

发布时间:2023·10·19 浏览:488

  一提到智慧园区,人们脑海里想到的一定是同质化严重的智慧能源、视频监控、智慧环境、智慧停车、智慧安防等等。但有了几页炫目的大屏和信息化的管理软件后园区就智慧了吗?

  1、什么是园区?

  园区的划分

  园区从功能上划分为产业园区、工业园区、旅游园区、农业园区等等,每种类型的园区根据行业可再作细分,例如产业园区可划分成物流园区、科研园区、办公园区等。

  从物理上划分,任何一个封闭的露天区域都可以叫做园区:从住人的小区到小商小贩集中的批发市场,从莘莘学子穿梭的校园到洋楼林立的园林。

  园区的管理主体

  目前园区运营主体大概归纳为政府运营、三方运营、开发商运营、企业自运营、合作运营,主要随着园区的类型变化而不同,各方诉求也会有相应变化。

  例如办公园区的运营主体可能是三方或开发商运营,更关注招商和服务;化工园区、物流园区、批发市场的运营主体可能是政府或政府与三方合作,更关注园区的消防、安防、人员流动等。

  园区的管理对象

  园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,也是城市的缩影,管理对象大致可以抽象成人、资产、流程。不同类型的园区可以对管理对象进行细化。如办公园区的管理对象是入驻企业、配套商户、企业员工、商户主、访客、园区服务人员、配套服务。

  2、什么是园区的“智慧”?

  信息化不是“智慧”

  信息化是技术向物理世界的渗透,以场景为单位进行建设,把园区的管理对象都虚拟到计算机世界是园区的信息化,目前的大部分园区建设也处在这样的阶段,但是我们经过上半场的互联网洗礼,在这样的园区里并感觉不到“智慧”。

  反而碎片化的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孤岛、冗余数据让管理在体感上更难了。

  数字化也不是“智慧”

  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是数据化过程,使用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技术等帮助园区运营主体进行决策分析。

  数字化的园区“智慧”了吗?显然也没有:物联设备网络不稳定、大数据驱动的决策分析错误百出等等。也许这是技术问题,不是路线问题,但是技术的演进需要时间,运营主体等得起吗?

  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入应用,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,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成为园区改造升级的必然选择。

上一篇: 智慧园区是按照科学的园区发展理念吗

下一篇: 小程序开发为生活带来便利

推荐案例
推荐新闻